65%的中国留学生都有抑郁症状?怎么克服留学生焦虑或抑郁?

3 年前 410次浏览 65%的中国留学生都有抑郁症状?怎么克服留学生焦虑或抑郁?已关闭评论

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颁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留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令人警惕。其中有45%的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,29%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。而在《纽约时报》2018年的文章中,留学生患抑郁的比例已经变成了65%。

根据网易调查显示,在留学期间,超过90%的留学生由于对异地文化的不适应,常常会出现多种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,如会感到迷茫、身心疲惫、失眠多梦、孤单、头疼等,仅有9%的留学生表示感觉一切良好,没有任何不适。今年3月,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美自杀的新闻,让留学生心理健康再次引发公众关注。事实上过去几年里,伴随着出国留学人数增长,一些海外学子因抑郁、焦虑而形成心理疾病的并非个例,有的学生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。如何妥善应对负面情绪,是海外学子求学路上的一大挑战。据调查显示,2016年,共有54.45万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,其中不少留学生会出现思乡感、孤独感、抑郁症和挫折感。特别是低龄留学生因为年龄较小,更易产生消极情绪,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,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,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。

根据调查显示,文化差异大、学习压力大、感到孤独、语言困难是留学生主要面对的问题。留学生初到国外,缺少朋友,生活较单一乏味,其中一部分中国学生因为英语口语不好,无法与教师同学及周边人顺利地沟通交流,加上对异国文化的不适应,从而产生了迷茫、孤单的情绪。
由于中外的教育体系、教育教学存在的差异,对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,一些留学生们的学业压力也很大。以加拿大为例,在加拿大学校的课堂上,老师并不是只单一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,而更看重是学生学习态度、学习过程以及他的独立性、创作力等综合能力。他们会对学生平时的作业、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、教学活动、调查报告、论文和测验逐一评分,然后给出综合分数。这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中国留学生来说,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。需要代写

许多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,但是因为语言上的障碍,导致一些留学生很难通过英语去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情绪。那么,留学生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?在准备出国留学前,家长应该与孩子做到提前沟通,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。与孩子一同对即将留学的国家进行全面了解,不仅是了解该国的生活风俗习惯,对于该国与中国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应当了解,部分外国国家高中课程虽然某些内容不如国内高中的深,但侧重理解和应用,强调交流合作,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。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选择中来,有助于孩子提前了解学校的情况,更好地适应学校。并且,出国前注重对孩子的抗挫折力、减压机制、交流能力、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,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留学生活。

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,突然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,特别是低龄留学生因为自身个性特征尚未成熟、个人能力尚有欠缺、出国准备并不充分,再加上语言障碍、学业负担、社交压力、文化冲突等因素,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。当心理遇到问题时,不习惯与别人分享,也很少知道该怎样减压,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。

这种情况下,父母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、讨论,以帮助他们释放紧张情绪,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校园活动,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,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情绪,还会让留学生交到很多朋友,了解各国的人文文化,增长自己的阅历,更快地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,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。
留学生心理健康话题是老生常谈,其中发生的自杀等极端悲剧更是引人深思。面对跨文化交流环境、不同于国内的教育教学方式,学生所产生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如若得不到及时、正确疏导,累积下来就有可能诱发心理问题。

离开熟悉的环境,同时承担着来自课业、生活、社交、情绪等几方面压力,众多因素叠加,考验着海外学子妥善处理情绪的能力。不可忽视的是,一些学生低估了出国后可能遇到的困难,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,因而陷入自我否定,心理防线更加脆弱。
摆脱焦虑,正确释放压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,留学生们千万要记得不能过度苛刻要求自己,当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,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,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!

如何防止焦虑?

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有过。虽然在国外的生活最初会带给人新鲜感,带给人刺激和兴奋,但是时间一长,无论是学业,生活还是人际都可能是压垮一个留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作为经历过留学,也经历过一些恐惧和焦虑的人,想分享几个办法给你。

首先,还是学会调整心态。这个话看似很虚,实际上也是唯一最有效的方法。调整心态的方法还真挺多的。例如,可以找几个朋友,或者你最信任的人聊聊天,吃吃饭,喝喝酒,唱唱歌,一起出去运动一下,哪怕是一起做个饭呢,都行。不要总想着学业和自己的困难,放松个一天两天,天不会塌下来,大不了最差的结果就是重读一年,也没有必要让自己出现心理问题。记住,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
第二,学会寻求帮助。或是老师,或是家长,或是同学,总有人能帮助你。都到了自己认为的绝境了,还有什么面子放不下的。寻求帮助不丢人,甚至还有意外的收获,生活总是奖励那些绝处逢生的人。

第三,当太多事情来临时,学会做计划,选择优先级。列一份计划清单,可能你就不是太迷茫了,至少把心里所想转化成肉眼看得见的东西了,会让你踏实些,舒服些。然后根据计划,排时间,逐个击破。要是实在无法逐个击破,就从简单到复杂去做,简单的事做好了,会有成就感,会帮助你处理复杂的事务。另外,有的时候人需要取舍。实在没时间没能力做的,就先不做了,大不了就是再来一年吗,不可怕。

 

怎么克服留学生焦虑或抑郁呢?

在这里,我推荐大家勇敢结交当地朋友。在留学期间,不仅学习的是文化知识,更是一个体验当地文化特色的好机会,与其郁郁寡欢,沉浸在一个人的孤独的世界,不如鼓起勇气,走出自己的社交圈,扩大交友范围,带着一颗真诚好奇的心去尝试着融入来自世界各国的小伙伴。

其实,只要你勇敢踏出第一步,你就会发现,那些来自各个国家的小伙伴,也有着同样的胆怯和焦虑,他们同样也正在适应一个新的环境,等待着遇到新的朋友,这个时候,其实比仅仅是,看谁先迈出那一步,主动打个招呼。

我的好多来各个国家的好朋友,都是因为我一句简简单单的招呼和自我介绍,开始逐渐认识,结交,最后变成非常珍贵的友情。

他们来自欧洲各国,来自美国,来自亚洲,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地方,但是我们分享着同样的最为新生而需要面对的未知和焦虑。他们也会在日后和我熟络之后告诉我,他们当初也是正在鼓足勇气、说出第一声Hi,只不过我比他们更早说出来,反而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呢。

大家千万不要以为,和我们来自不一样国家和文化的小伙伴们,就一定更难打交道。其实面对一个新的环境,每个人都在鼓起勇气,迈出第一步,只不过有些人更加熟练大胆,而有些人则更加谨慎害羞。每一种性格的同学,都值得最好的友情,因此,我们可以做到的,就是在自己原本的基础上,再多勇敢一些,再多迈出一步。

如果你是想要扩展自己在海外的朋友圈却不知道如何做到的同学,我这里有2个小tips。

1、从身边亲近的人开始。

 

比如同班同学,室友等,这样你们会自然而然有更多的话题,随便一个共有的感受,都能够拉近你们的距离 。

比如,我和一位看似高冷的巴黎小姐姐的友情,起点就是我见到她的那一天,刚好也是我们同学一起第一次见到我们的导师,导师穿了一个蓝色的碎花长裙,搭配同色系的指甲油,非常有看点。

当时这位来自巴黎的小姐姐刚好坐在我旁边,我转头看她示意导师的方向,说了一声哇,她也刚好看我说了一声哇,我心有灵犀的笑了起来,后来2分钟后,我感受到这个默契带来的轻松氛围,对她介绍了我的名字,她也非常热情的介绍了她的名字。

我们针对对即将开始的课程,做了一些讨论,后来我们成了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
2、不要刻意制造尴尬,你的大方和自然,能够带动对方的情绪。

 

我记得有位朋友问我,如何轻松的和外国朋友聊天,她每次都感觉到雅思口语考试般的压力,对方也总是几句话找个借口结束。

我问她,你是不是跟对方说话总是很紧张,怕对方无法理解?我的朋友说是。我告诉她,你要是一脸紧张的和我说话(同样的母语和文化背景),我也会紧张。人的情绪是有非常大的传递性的,心理学称之为行为暗示,如果我们自己的先给自己一个心里压力,对方会感觉到压力,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,人们常常觉得酒过几旬,人们总感觉更能吐真言,更能结交朋友,自己放下心防来,对方也会感受到这份轻松自如,他们也更容易卸下心理防线。

所以,下次想要自然轻松的结交朋友,轻松的做自己,找到合适的熟悉的话题,自然勇敢的表达,才是在海外结交朋友的正确打开方式。大家一起加油吧!

这些您可能会感兴趣

筛选出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文章,让您更加的了解我们。